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埃里克森怎么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埃里克森怎么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人格特征?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药经过八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完成的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
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埃里克森不像是弗洛伊德那样悲观,她认为儿童若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完成,并不一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经解决的矛盾。
① 婴儿期(0-2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② 儿童早期(2-4岁):基本的自立感对羞耻感和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立感,克服羞耻感和疑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
③ 学前期(4-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
④ 学龄期(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⑤ 青春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避免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实现自我同一感有以下三种体验:a.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而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虽然他与别人共同活动,共同承担任务,但他是可以喝别人分离的; b. 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是可以整合一致的。而且从时间上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发展而来,将来还会发生变化,但我还是我,不是别人; c. 自我设想的我与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为社会所承认的。
这一阶段埃里克森提出了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续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
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
只有具有牢固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发生融合,这里有自我损失或牺牲,只有这样在恋爱中才能建立亲密的关系,否则将产生孤独感。这一时期形成“爱”的品质。
成年期(25~65):繁殖对停滞
这里的繁殖不仅仅指生育方面,也表现的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
、方向性、顺序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从不会到会,从爬到走等)
2、不平衡性(两个加速发展期:幼儿期和青春期)
3、普遍性和特殊性(某阶段有普遍特征,但每个个体又有差异)
4、增长与衰退辩证统一(各年龄阶段趋势不同)
5、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埃里克森怎么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埃里克森怎么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